国内统一刊号:CN51-0117   攀钢集团有限公司文化传媒分公司出版   广告热线:0812-3396100  订阅电话:0812-3390029






2021年05月27日

党旗凝聚攻坚克难的强大力量

——访鞍钢老领导闻宝满

郭明义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1780mm热连轧机。

鞍钢职工踊跃参与筹集煤款,与企业共渡难关。

闻宝满正在接受鞍钢日报记者采访。 鞍钢日报记者 张明杰 摄

鞍钢日报记者 孙萌

上世纪90年代初,由于计划经济模式的制约,鞍钢在市场竞争中陷入困境。资金短缺,工艺技术落后,装备老旧、产品质量差、生产效益低。钢铁料消耗、综合成材率、吨钢可比能耗等指标均居全国十大钢厂的后三位。到1994年,鞍钢生产经营到了不改造就不能生存的境地,更谈不上发展。

生死存亡之际,在鞍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企业走出了“不改造等死,搞改造找死”的两难困境,闯出了一条“高起点、少投入、快产出、高效益”,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创新发展道路。这期间,各级党组织发动共产党员冲锋在前,带动全体职工万众一心,同企业唇齿相依、荣辱与共,写下了鞍钢发展史上光彩夺目的一页。

激发职工与企业共克时艰的凝聚力

上世纪90年代初,受经济过热、通货膨胀的影响,鞍钢生产经营的严冬不期而至——原燃料、能源、资金全面紧张。没有钱买煤,没有煤钢铁无法冶炼。那种情景下,不仅年产800万吨钢、提前两年实现“七五”规划的目标会成为泡影,企业的效益、职工的生活福利也无从谈起,更会为今后的生产经营带来更加严重的影响。

可钱从哪里来?向国家伸手?当然不可能。对鞍钢来说,为国分忧从来都不是一句空话。向兄弟企业求援?他们的日子也不见得好过。不得已,鞍钢只能是凭借各级党组织的力量,凭借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向职工群众借款购煤,共同渡过这暂时的难关。

鞍钢党委坚信,长年在鞍钢职工中开展的“学孟泰、爱鞍钢、做主人”活动,已经使职工群众的心与企业紧密相连,在困难面前会迸发出“血浓于水”的情感动力。于是,公司党政工团共同在科技馆大厅召开了一次紧急动员大会。时任鞍钢总经理的李华忠站在主席台上向大家说明借款买煤的缘由后,深情地向台下的同志们鞠了一躬,当他抬起头时,大家能清晰地看见他眼中的泪花。

在各单位领导干部、广大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带动下,职工群众的凝聚力火山般迸发,他们在当时收入水平很低、个人生活都不太宽裕的情况下纷纷响应号召:第一炼钢厂领导班子每人平均拿出1000元,供销公司1100名党员共集资17.39万元;离休干部徐德厚、老红军张乡华是拄着拐杖分别把5000元、3000元积蓄送交原单位的;鞍钢机关共青团员王凤霞连准备办嫁妆的2000元也拿了出来……从一百元、五十元、十元的纸币,到一枚枚伍分、贰分、壹分的硬币,汇聚成令人惊异的20343865元!

可买煤的钱还是不够,怎么办?鞍钢党委双管齐下,决定委托工会和供销公司领导带队,组织鞍钢职工艺术团到黑龙江、山西、河北等地各大煤矿走访慰问,大打感情牌,用真情换煤。当时的鞍钢职工艺术团有舞蹈队、歌队、乐队、舞美队等,在冶金行业也是小有名气,到煤矿演出后很受当地矿工和群众的欢迎。在鞍钢人的真情感染下,一车一车的煤顺利运到了鞍钢。

在鞍钢党委的坚强领导下,生产的紧张局面得到了缓解,不到一年时间就全部还完了职工的借款与利息。此情此景使人仿佛回到1948年那个难熬的漫长冬日,以老英雄孟泰为代表的刚刚翻身做了主人的鞍钢工人阶级,在解放战争取得节节胜利的隆隆炮声中,携妻领子,人拉、肩挑、车运,把大批器材献交给恢复建设中的鞍钢。四十多年过去了,这威武雄壮的长镜头,仍在历史的底片里显影,那种爱厂如家的精神也一代代得以弘扬光大。企业遇到困难时,淳朴的鞍钢人毫无怨言、毫无保留,纷纷响应号召,展示出他们可敬、可爱、可贵的主人翁风采。

推动装备技术提档升级

1994年的鞍钢,19.2万全民职工、18.5万集体职工、12万退休职工,总计近50万人要靠着800万吨钢、600万吨材生存,劳动生产率只是世界先进水平的1/50……为了扭转被动局面、走出困境,鞍钢党委按照中央的要求,狠抓“三改一加强”,扎扎实实推进企业改革、改造。

改造方案的关键问题是钱从哪里来。鞍钢既没有国家资本金,也没有自销权。于是,鞍钢党委向国务院打了报告,找到时任副总理的朱镕基。朱镕基在这个报告上有两次批示,第一次批示是:“鞍钢资本金的注入问题需要统筹良策,予以研究。”没多久又作了第二次批示:“鞍钢资本金的注入问题,看来国家计委、国家财政部难以通过。唯一的途径是发行股票到香港上市。”

朱镕基的批示意味着鞍钢只能靠自己走股份制道路,到市场上去融资。但当时鞍钢还是亏损局面,整体上市不可能,因此鞍钢党委决定把鞍钢比较优良的资产整合上市。

时任鞍钢党委书记、总经理的刘玠曾在回忆录里提及:“鞍钢是香港回归后第一家上市企业。上市遇到的问题是,股民不愿意买,股票卖不出去,面临着发行失败的危险。经过多方努力,克服了种种困难,发行得以成功。尽管筹建的资金仍然有限,但也无疑给鞍钢输入了救命的血浆,使鞍钢技术改造的战役顺利打响。”

鞍钢技术改造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九五”期间,1996年~2000年)

主要目标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装备水平,使鞍钢走出困境。“九五”期间共完成技改项目45项,投资113.48亿元。

第二阶段(“十五”期间,2001年~2005年)

主要目标是完善、提高鞍钢东区建设,形成1000万吨钢生产能力;新建鞍钢西区年产500万吨精品钢材基地,实现鞍钢振兴。“十五”期间共完成技改项目93项,投资376.6亿元(其中鞍钢西区500万吨精品钢材基地投资173亿元)。

第三阶段(“十一五”期间,2006年~2010年)

主要任务是完善、建设鞍山、鲅鱼圈、朝阳、大连四个钢铁基地。

主要目标是2010年鞍钢进入世界500强,钢铁生产能力达到2650万吨,进入世界钢铁企业前10名。

回顾“九五”以来鞍钢改革改造之路,鞍钢党委始终坚持勇于担当,走出了“高起点、少投入、快产出、高效益”的钢铁企业脱困振兴之路。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党员,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高高飘扬的党旗。在鞍钢党委的领导下,鞍钢实现了从自主集成转炉、连铸、热连轧、冷连轧等单条生产线,到自主建成现代化全流程钢铁厂,再到重大冶金技术装备输出的突破,不仅推进了冶金重大装备国产化的进程,也有力地拉动了国内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全面完成1100万吨老区现代化改造,淘汰了初轧、热叠轧薄板、横列式轧机以及相对落后的小型型材,建成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热连轧、冷连轧、冷轧硅钢、万能重轨、镀锌板、彩涂板等现代化生产线;形成了从热轧板、冷轧板到镀锌板、彩涂板、冷轧硅钢的完整产品系列;自主创新建成年产量为500万吨现代化、短流程、高效能、高精度、环保型的板材生产基地;新区拥有集炼铁、炼钢、连铸、热连轧、冷连轧为一体的大型、高效、连续、紧凑的生产工艺流程;营口鲅鱼圈钢铁项目立足自主创新,按照流程紧凑化、装备大型化、操作自动化、管理信息化的原则,高起点建设该项目,使之成为现代化钢铁生产示范基地。

在国内率先实现由“产品输出”到“技术输出”的重大突破。由鞍钢总承包的济钢ASP工程于2006年1月16日全线竣工投产,鞍钢成为中国首家既输出产品、又输出成套技术的钢铁企业。

用劳模精神感召职工、引领风尚

在党的百年历史中,鞍钢同样经历了漫长而沧桑的岁月。作为我国最早恢复建设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鞍钢既出钢材又出人才,尤其是那些鲜活的劳动模范、先进人物,一直是每个历史阶段引领鞍钢职工群众拼搏进取、积极奋发向上的动力和榜样,为鞍钢的发展带来无穷无尽的力量和鼓舞。

从鞍山钢铁公司成立的第一天起,鞍钢党组织就高度重视先进模范人物的选树和推广。老英雄孟泰、“走在时间前面的人”王崇伦是工业战线和全国人民心目中的英雄,家喻户晓。此外还有感动全国人民的雷锋、郭明义等等。1958年,雷锋从湖南望城县来到鞍钢参加工作,1960年1月从鞍钢弓长岭铁矿应征入伍,成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2010年10月11日,郭明义先进事迹首场报告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随后在全国各地进行了巡回报告,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鞍钢开工以来,共涌现出各级劳动模范6801人次,其中全国劳模118人次,从当年的李绍奎、赵玉林、陈效法到后来的邢贵彬、李晏家、李超等,都是响当当的模范人物。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今天,我们必须充分肯定鞍钢广大共产党员和先进模范人物的重要历史贡献,他们是鞍钢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巨大动力。在总结鞍钢劳模精神和鞍钢发展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鞍钢形成了“创新、求实、拼争、奉献”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其中,奉献更是鞍钢精神的主旋律。从被认为“只能种高粱的地方”建设起全国最大的钢铁生产企业,到1985年,在企业自身不断努力下,上缴利税相当每6年给国家奉献一个鞍钢;先后向全国各钢铁企业、科研单位输送12万多名各级干部、工程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这些都是鞍钢职工对党、对国家、对人民展现的奉献精神,鞍钢人应以奉献为荣,老一代鞍钢人是这样,下一代、下几代鞍钢人也应该是这样。

70多年来,广大职工立足本职,敢于拼争,开拓创新,勇攀高峰,默默奉献的精神始终得以传承,形成鞍钢人可贵的光荣传统。在改革年代,鞍钢人始终能够运用自己的智慧并鼓起巨大的勇气去创新;在各自的岗位上,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当老实人,办老实事;无论在顺利的时候还是困难的时候,始终坚持一种锲而不舍的进取意识;始终保持一种主人翁精神,把个人命运同企业命运连在一起,忠于职守,默默奉献。正因如此,培养和树立企业精神标的,是鞍钢党委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已成为企业改革、发展的积极力量。

看到鞍钢今日的装备水平、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以及职工队伍的素质和精神面貌,能够欣喜地发现,代代鞍钢人的期望和憧憬正逐步变为现实。

--> 2021-05-27 鞍钢日报记者 孙萌 ——访鞍钢老领导闻宝满 1 1 攀钢日报 content_18618.html 1 党旗凝聚攻坚克难的强大力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