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长特锻轧厂 李平
自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以来,我们党通过开展史无前例的反腐败斗争,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的使命担当祛疴治乱,坚持“打虎”“拍蝇”“猎狐”多管齐下,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一刻也不能放松”。肃纪反腐是一个常态化和长期性的工作。近年来,通过对查处的腐败案件剖析发现,有80%左右的腐败行为都与“节日”密切相关,一句“廉不廉,看过年”“洁不洁,看过节”的常言告诉我们:“节假日”已成为部分党员干部思想松懈、违规违纪行为易发高发的重要时间节点。强化“节日病”防治,守好“廉节”关隘,在筑牢“廉洁”防线工作中作用愈发凸显。
强化教育 提高认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想使大家从行动上不敢越雷池一步,就必须从思想上提高认识。中国作为一个有着五千多年文化和灿烂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传统节日已经成为我们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强烈的中华民族情结和浓郁的民间文化色彩,承担着传承文化、寄托情怀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作用。但是相对而言,事物往往都带有两面性,伴随着传统节日而来的“节日病”,便是在正常人情世故、礼尚往来不断演变中的特殊产物,一到节假日,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各种假借节日之名的“四风”问题,会变着花样层出不穷,严重影响了党的形象、败坏了党的风气、透支了党的公信力。
我们各级党组织要从思想上加强教育,可以通过召开党风廉政建设专题会及利用“三会一课”、例会等方式,组织广大党员干部重温党章、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廉洁从业规定等,提高反腐倡廉意识,让思想引导行为,主动抵制不廉洁行为,持续净化节日风气。可以紧紧围绕上级部门提出的假日期间紧盯“四风”问题的相关工作要求,严格抓好落实,着力解决部分党员干部工作中依旧按惯例办事而不是按规定办事,规矩纪律意识不强的惯性心理问题;自以为法不责众、查不到个人头上的侥幸心理问题;受一些社会不良风俗影响,盲目跟风、人情世故过度,超出了礼尚往来的底线的从众心理问题,切实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警示教育,促使广大党员干部明规矩、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
以案为鉴 警钟长鸣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可以通过开展一堂堂鲜活的廉洁警示教育“微课堂”、参观廉洁教育基地、认真学习案例通报等,充分利用一个个真实鲜活的案例、一张张生动翔实的图片、一句句发人深省的廉洁箴言,切实发挥典型案例的警示教育作用,使广大党员干部的心灵受到强烈震撼,警示大家坚定理想信念,时刻引以为戒、检视反思、守住底线。严格家风家教,有针对性地开展家风建设主题活动,强化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增强拒腐防变能力。积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经常照照镜子、正正衣冠,对照要求,对照案例举一反三,引以为戒,有则改之,避免等到马失前蹄才后悔。
温馨提醒 润物无声
防患于未然,上医治未病。温馨提示,如丝丝春雨,润物细无声。每当重大节假日来临之际,通过形式多样的廉洁提醒,做到早打招呼、提前打一打“节日病”预防针,给党员干部提神醒脑,潜移默化,让廉洁自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而构筑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思想堤坝。同时,进一步增强广大党员干部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既管好自己、也要管好身边人意识。
融会贯通 纪律约束
“教育千遍,不如问责一回”。以党章党规党纪为准绳,以事实为依据,坚持有责必问、违纪必究,是纪委主要工作之一。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会遇到一些党员干部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有的违纪行为看似问题不大、看似和个人关联度不是很紧密;有的党员干部主观上对错误认识不清,廉洁意识不到位;有的党员干部寻求种种理由,为自己搪塞。但是,只要存在用公权谋私利,损害党的形象的行为,不管以什么名义、找什么借口,最终都应受到相应处理,确保纪律的严肃性和约束力。
同时,要合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让“红红脸、出出汗”成为常态;让党纪轻处分、组织调整成为违纪处理的大多数;让党纪重处分、重大职务调整成为少数;让严重违纪涉嫌违法立案审查的成为极少数。建立完善发现机制,尤其是抓好第一种形态,善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形成常态化日常化管理。对于节日期间亲朋好友之间的交往问题,分清是利用职权或职务借机敛财的行为,还是符合当地礼仪习惯和收入消费水平的正常礼尚往来行为。发现不廉洁苗头,及时提醒,抓早抓小、及早处理,促使广大党员干部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踔厉奋发,笃行不怠,赓续前行,奋楫争先,模范遵守党章党规党纪,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有关廉洁从业要求,有效预防“节日病”,让廉洁过节之风成为常态,让传统节日文化回归主流,以新的作风开创新的局面,取得新的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