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子昂 李晋
攀钢钒检测计量中心铁钢化检单元辅料分析班班长李倩,从事炼钢用合金与辅料化检验分析工作26年,练就了化检验绝活,曾夺得四川省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化检验员比赛第一名,获得“四川省女工技能大赛化验工种技术能手”“鞍钢集团技术能手”等殊荣。
李倩在工作中勇于创新,先后开发出“冶金石灰快速测定 X荧光光谱法(熔片称重校正法)”等11项分析检测方法,提高了工作效率,创效显著。因贡献突出,她获得鞍钢集团先进生产工作者、三八红旗手等称号。前不久,她又成为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精益求精
化检单元辅料分析班主要承担炼钢冶炼合金与辅料化检验分析任务,任何一个数据的偏差都可能给生产造成严重损失。因此,化检验工作被形象地称为钢水冶炼的“眼睛”。为确保化检验分析数据准确无误,李倩在工作中总是以“技术必精湛”和“作风必严谨”要求自己和同事。
攀钢钒提钒炼钢厂冶炼钢水时,采用高性价比的70钛铁合金,但它含有钒、钼、铬等干扰元素。李倩带领班组技术骨干通过攻关,提出了分离干扰元素的新思路,通过上百次的试验,技术路径基本打通,但是测定出来的数据值较标准值偏低。“究竟是哪个环节没处理好?专家都肯定了我们的方法可行,为什么还会出现偏差?”李倩继续组织大家对样品溶解、沉淀、分离等10多个环节,反复进行试验,最终查出问题出在还原剂上。解决该问题后,她们成功创新出“70钛铁含量的测定 硫酸铁铵滴定法”。
凭借严谨专注、锲而不舍的精神,李倩先后优化了钝化镁中镁含量测定及炼钢用渣剂中钾、钠、镁含量测定方法,解决了多个难题,大大提高了炼钢用渣剂的分析检测精度。在她的带动下,班组连续多年化验检验合格率达到100%。
创新创效
李倩先后从事过取样、制样、化学分析等多个岗位,深知铁钢辅料化检测流程繁琐,特别是传统的化学分析法,劳动强度大、危险性高。比如包芯线测定硅、钒、钛、钙、铁等元素,仅用重量法测定硅元素就需要6小时,还需使用高氯酸和氢氟酸危化试剂。再加上钒、铁等元素测定还需6个多小时,测定一次,总共要12个小时以上。高强度的工作,使得李倩和姐妹们工作下来经常腰背酸疼。
能不能创新出一种方法取代传统化学分析法,既减轻劳动强度,又能提高化检验效率?(下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