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117   攀钢集团有限公司文化传媒分公司出版   广告热线:0812-3396100  订阅电话:0812-3390029






2024年05月13日

读书是最好的修行

——南怀瑾《人生随处是心安》读后感

★赵小林

打开《人生随处是心安》一书的扉页,有一张朴实无华的书签,存有南怀瑾先生手迹:“黄金有价书无价,时势迁就我不流。”其大意是:书籍比黄金贵重,是无价之宝;立场坚定,具备判断是非的能力,不随着别人走。我常感叹,这就是先生毕生致力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主张融合东西文化精华、造福人类未来的缘由吧。

《人生随处是心安》是南怀瑾先生讲述的修心篇。南怀瑾先生认为:十九世纪威胁人类健康的是肺病、二十世纪威胁人类健康的是癌症,而二十一世纪威胁我们健康的一定是精神疾病。这种“凡人的心病”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个人,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我们很难平复自己的内心,很多时候都会跟着随波逐流。

《人生随处是心安》是南怀瑾先生的修心路径。先生讲述的“心与七情”,正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七情六欲”,引导我们学习孔子一生的修养、罗近溪的弯路、诸葛亮的抉择、黄庭坚的开悟,达到知行合一、宠辱不惊,经常消除负面心理影响,让我们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人生之路。

修好心境,多读书。所谓“真正的静与境”,要有高度的修养。正如《大学》所言:“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知道要达到的境界才能够使人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够有所收获。所以我们要时时刻刻不让自己被外界的繁华和喧嚣影响,明确自身内心的目标与方向,全身心投入到工作学习当中,才能集聚内心的无穷力量,推动自己走向更高的层次与境界。

《道德经》所言:“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在当今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新时代,谁能像浑浊的水流一样停止流动,安静下来慢慢变得澄清?谁可以像草木那样保持长时的静寂,却萌动生机而不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渊源流长,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传统文化理念熏陶下,在优雅恬静的读书中,细细品味找到人生信仰和文化归属,共同增添一份心身安康。

--> 2024-05-13 ★赵小林 ——南怀瑾《人生随处是心安》读后感 1 1 攀钢日报 content_31458.html 1 读书是最好的修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