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117   攀钢集团有限公司文化传媒分公司出版   广告热线:0812-3396100  订阅电话:0812-3390029






2024年05月13日

最是书香能致远

——读钟思远《衣冠归晋》有感

★仇宝德

今年春天,收到钟思远博士寄来的新书,我很高兴。这是一本名为《衣冠归晋》的学术著作,书的作者是钟思远。该书探讨了魏晋易代时期的蜀吴士人心态与文学相关问题,由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这时期,既有三国争霸落幕前的金戈铁马,又有“太康之治”起步后的文采风流。政治上的司马懿父子、蜀吴后主,军事上的邓艾、姜维、陆逊、陆抗,史学上的陈寿,文学上的陆机、陆云、张翰,众多人物家喻户晓。作者把这些历史人物各自命运的起伏以生动通达的文字表达,既有学术性,又有可读性。我趁兴开卷,一气读完,颇为酣畅。合上书页,意犹未尽,随即想起了与钟思远结交的一些往事。

我是看着钟思远长大的。他的父亲与我共事多年,是我所尊敬的兄长。我母亲和他的母亲同为攀枝花市第九小学(原攀矿一小)教师,关系也近。我俩都是金沙江畔攀西热土养育出的“攀二代”。钟思远的学术之路一定还会走得更高更远,这是我尤其感到欣慰的。

记得钟思远还在上小学时,我的母亲就和我说过,这孩子跟别的小孩不一样。每逢学校假期,他都会从学校的图书馆借一大堆书回家去读。正因有书香浸润,钟思远小学、中学一直谦虚踏实、努力上进,并顺利考上了四川师范大学。大学期间,他深受著名作家何大草先生影响,立志投身文学研究。本科毕业后,他继续深造,相继受教于川内知名学者唐小林、李大明,获得了川师大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和中国古代文学博士学位。对阅读的热爱最终使他成长为了一名大学教师,走上了更为广阔的学术道路。

钟思远告诉我,在大学本科和硕士研究生期间,他对罗素的哲学著作,朱光潜、李泽厚的美学著作,鲁迅、沈从文、李劼人、史铁生、格非等现代作家作品,海明威、博尔赫斯、马尔克斯等外国作家作品都曾刻苦研读过。博士期间,他又通过系统学习西方文艺理论和中国古典文学文献学知识,自觉将中国古代文史研究方法和现代学术思维积极融合,力求写出实事求是、开放包容,兼具历史现场感和现实生命力的学术著作。在我看来,《衣冠归晋》一书就是他这一想法的实践之作。

还记得有两次我和钟思远的父亲一起在外地出差,他父亲一有空闲就拿着儿子列出的书单去新华书店选书、购书,每次都满载而归、乐在其中。钟思远的父亲对我讲,钟思远读大学、研究生和博士共计10年时间,大约读了上千本书籍。对一位同样热爱阅读的父亲而言,这让他有着一种薪火相续、青出于蓝的骄傲。

除魏晋文学及文化研究外,钟思远对现代四川作家李劼人先生的作品关注最多,研究成果也较突出。2022年2月,四川文艺出版社联袂梅园经典共读小组和群学书院,举办了一次颇有影响的新春学术沙龙,已任陕西商洛学院教师的钟思远受邀主讲,以李劼人1935年创作的长篇小说《死水微澜》为范本,与来自全国各地的读者们在线上共同品读了作家笔下鲜活的四川成都各阶层的众生相。

2024年2月,在由成都市锦江区文旅局牵头主办、李劼人故居纪念馆承办的第25期菱窠读书会上,钟思远又以“李劼人作品中的春节与民俗”为题,向百余位各界市民讲述了李劼人笔下清末民初老成都的春节文化和民俗,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钟思远曾说,最高兴的事还是静下心来读自己喜欢的书。但同时,他也十分认同当代著名学者陈平原的一个观点:文人要有脱俗风骨,学者应具人间情怀。我相信,无论是作为一名大学教师,还是作为一名文学研究者,他都会不忘记读书人的初心——将书籍馈赠给他的知识与智慧回馈社会,也将陶冶他人生的缕缕书香传递给更多爱书的人。

--> 2024-05-13 ★仇宝德 ——读钟思远《衣冠归晋》有感 1 1 攀钢日报 content_31459.html 1 最是书香能致远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