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茜
大理,一个浪漫的名字。大理之行,一段风花雪月的旅程,一场属于蓝色的浪漫。时隔十年,我再次来到大理,那缕曾经随处可见的烟火气,似乎消散在时间的风里,而那些随处可见的蓝,却让这座小城依旧保持别样的韵味。大理的蓝,是苍山洱海的蓝,是白族扎染的蓝,是蓝花楹的蓝。
蓝,是苍山洱海的蓝。苍山洱海,多么诗意的名字,而它的景致比它的名字更甚。白天,晨曦追逐海鸟,湛蓝的天空投影在洱海上,仿若天空之境,一时分不清远处是海还是天;傍晚时分,落日挥洒余晖,洱海变成一片橘色,滔滔波浪不停拍打着堤坝向我涌来。蓝是苍山的黛色山峦,白是洱海的银波闪闪。漫步苍山下、洱海边,移步换景、处处皆景,远观苍山云起云涌,近览洱海碧波荡漾。在才村码头看日出,去龙龛码头赏水杉,在生态廊道洱滨村观老树倒影,沿途欣赏海鸥飞翔、看野鸭在水里逍遥自在……在这蓝白之间,山川海景的美丽画卷徐徐展开。
蓝,是白族扎染的蓝。看了电视剧《有风的地方》后,我对这种传统的手工艺品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到大理后便专门驱车前往探视。在蝴蝶泉边,小到十几岁的小女孩,大到年过花甲的老人,他们都会扎染。选好布料,画好花纹,一针一线,一举一放,随着手中的针线在图案中穿梭着、变换着,经过扎、比、挑等数十种针法,重叠搓皱的缝合,一块棉麻布料变成了一块“布疙瘩”。经板蓝根与蝴蝶泉水慢慢浸泡后,再将“布疙瘩”放入水中反复浸染、蒸煮,把浸入颜色的“布疙瘩”拆开,就会看到布料上“开出”一朵朵神奇的花、一只只灵动的蝴蝶,还有那不停变换的只属于白族的图案。一池靛蓝,竟浸染出苍山洱海间的蓝白之韵。我仿佛看到许多久远的故事,在一匹匹朴素的老棉布上慢慢鲜活,从细细密密的针脚之间悄悄鲜亮起来。
蓝,是蓝花楹的蓝。蓝花楹将一个城市染成蓝色的海洋,赋予一座城市特有的浪漫。蓝花楹开遍了大街小巷,它盛放时绿荫如伞,叶纤细似羽,蓝紫色的花朵如纯青的炉火,将这个初夏点燃。它错过了百花争艳的春天,却没有辜负夏天的期待,借着最后的春意,染蓝了天空、馨香了空气。朵朵梦幻的裙摆在风中摇曳,像少女的筒裙,又似一个个吹奏乐章的小喇叭或似一串串在风中摇响的风铃,从绿叶中的一点蓝,到一树蓝、一片蓝、一城蓝。它好似一股蓝色的旋风,吹过季节的边缘。漫步蓝花楹树下,就像感受一场浪漫的花瓣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