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吴伟 文/图
研究院分析测试中心材料物理团队现有职工15人,平均年龄34岁,是一支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年轻团队,主要承担攀钢金属材料、纳米材料微观组织表征检测工作,是攀钢先进金属材料研发检测的“主力军”,为推动拳头产品研发提供技术保障。他们用一张张五彩斑斓的图片展示材料的“相貌”,用一串串精准翔实的数据分析材料的“性格”,用一份份图文并茂的报告解析材料的“全身”。该团队成员艰苦奋斗,顽强拼搏,近年来硕果累累,获得鞍钢集团和攀钢“青年文明号”等荣誉称号。
勤勉敬业,支撑产线检测服务
2023年,该团队参与攀钢1450热连轧产线技改、EB锭质量提升、攀钢钒钢轨产线夹杂物控制及道岔轨探伤合格率提升等10余个产线支撑服务工作,全年完成4.2万余件科研样品检测,有效支撑了产线稳定顺行。
陈述是该团队的一员,每天都早早来到实验室,穿戴好劳保用品,开始新一天的工作。“磨样是金相检测的基础,样品表面质量好坏直接影响观察结果。虽然有了自动磨抛机,但很多样品还是需要手工磨制。”他轻轻地将样品放在旋转磨盘上,时而拿起观察,时而放入清水中……一个样品要经过八道工序才能磨制完成,他平均每天要磨制近30个样品,一天下来手臂酸疼麻木。
有时候遇到样品加急检测,该团队成员就开启“白+黑”模式,确保检测结果按时送到项目组。今年春节期间,当很多人在享受假期的时候,该团队成员加班加点为重轨、汽车板等产品提供检测服务;前不久,热成型钢项目组送检20余件金相样品,两名职工利用周末完成了样品检测。“样品多时,进实验室前,我们连水都不敢多喝,就怕中途上厕所,耽误样品检测。”一名职工说道。
“我们团队检测量非常大,下设金相、力学、岩相三个专业组,对接的全是攀钢主要产品。”该团队金相组组长黄洁说,大家早上八点半进实验室,晚上六点半出来已是常态。
在大家共同努力下,该团队全面完成了各项任务,其中,“EBSD在典型高强钢组织表征分析中的应用”获研究院基础研究项目二等奖;参与编制国家标准1项、行业标准1项;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3项。
苦练本领,提升检测服务质量
练好基本功是干好检测工作的保障,更是创新发展的必要条件。“检测数据对质量要求非常高,不允许有任何差错。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检测人员,必须练就一身过硬本领。”该团队负责人张达富说道。
该团队每年组织人员参加国内权威机构举办的标准培训和检测技术培训,向专家、业内同行学习,进一步丰富团队成员知识储备,提升检测业务水平。每年按专业开展劳动竞赛,努力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起初,个别职工参赛很犹豫,“因为平常主要在实验室进行样品检测,比赛经验不足,怕比赛成绩不好丢面子,但转念一想,参加比赛也是一个技术精进和找差距的绝佳机会,不应该错过。”随着观念转变,该团队全员参与劳动竞赛。竞赛样品也从最开始的指定样品到现在的随机“盲检”,比赛后还举行交流座谈,大家取长补短,真正促进能力水平提升。
为提升检测能力水平,加强质量控制,该团队每年都积极报名参加国际能力验证。去年参加的金属洛氏硬度测试和金属平均晶粒度两项国际能力验证均获得满意结果,标志着该团队检测水平达到先进水准,展现出强大的检测实力。
瞄准目标,积极开拓外部市场
该团队不仅承担科研检测任务和相关项目研究,还担负着对外检测创效任务。检测创效一直被大家称为“最难啃的硬骨头”。
面对钢铁行业严峻形势,该团队变被动提供服务为主动上门服务,先后走访企业数十家,了解其检测需求,收集检测服务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为企业提供“定制化”检测服务。该团队先后派出人员赴云南、河北等地,为企业提供实地现场检测服务,解决检测难题。优质、高效、精准的检测技术服务获得相关企业好评,在行业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成功吸引云南两家企业提前签订年度检化验合同。
奋斗无止境,拼搏不停歇。该团队全体职工将以昂扬的姿态、艰苦奋斗的作风,在攀钢高质量发展中彰显使命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