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深化改革是攀钢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攀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论述精神,全面落实国务院国资委关于乘势而上实施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要求和鞍钢集团安排部署,坚定不移推进深化改革各项措施落实落地,在专业化整合、三项制度改革、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形成了一批可借鉴、可复制的改革经验。从即日起,本报特开设“学习改革经验 推进企业发展”专栏,集中介绍攀钢部分子分公司(单位)在推进专业化整合、智慧物流、降本增效等工作的典型做法和成效,推动企业改革向更深层次挺进。
本报记者 王笑竹 通讯员 罗晓波
发展新质生产力,人才是重要支撑。作为攀钢“钢铁粮仓”的新白马公司,近年来找准影响高质量发展的人才结构老龄化、技能人才特长单一等堵点问题,通过大力实施“1234”人才改革工程(充分利用“党建+”工作平台优势,坚持抓住信仰教育和技术传承“两条主线”,紧盯人才储备、素养提升、生产保供等三个重点,全力落实推进拓展人才交流机制、优化人才选拔机制、完善人才奖惩机制、抓好人才关怀机制等“四项措施”),使科技创新、生产经营、党建等工作取得长足进步,为高效开发利用攀西白马片区钒钛磁铁矿资源提供强有力保障。
“党建+”平台护航人才建设
“我们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确保公司党委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新白马公司党委负责人说,近年来,他们全力增强服务意识和保障能力,始终坚持把人才作为引领各项工作发展的第一资源,将人才培养放在各项工作中最优先的位置。
2023年以来,新白马公司党员干部、关键核心岗位人员通过前往攀西监狱、攀钢反腐倡廉教育展览馆等地现场学习,开展“开年第一课”、普法教育、典型案例分析等反腐倡廉警示教育,确保各类人才守住底线、不越红线,“不变质”。
新白马公司为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按照“党建搭台、项目联姻、责任到人”的方式,充分发挥党委引领、组织、纽带等作用,通过运用“党建+”工作平台,紧紧抓住信仰教育和技术传承“两条主线”,推动人才建设走深走实。
落实人才培养“考核制”。各党支部以共产党员工程、党员揭榜挂帅等为载体,先进党员通过“技术党课”“微讲堂”传经送宝,全面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公司人才建设提供坚实的组织保证。
推动人才培养“项目制”。通过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持续开展自主管理课题、技改技革活动,用“项目制”管理发掘潜在人才;成立青年创新工作室及攻关、读书等协会,定期开展活动,促进青年素质、技能“双提升”。
建立人才培养“责任制”。根据职工工作方式、教育背景、个人规划等,建立“一人一策”学习机制,落实人才培养责任人。近年来,20余名管理类、技术类人才已实现三年分阶段培养目标,为该公司发展储备了坚实的人才力量。黄运峰、李铁强等技能大师工作室大力开展“名师带徒”“专家授课”“AB角互学”“班组课堂”等活动,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使后续技术储备“跟得上”,开展内部培训超千余人次,700余人次考取兼职工种资格操作证。
拓宽渠道选拔培养人才
在攀枝花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挂职后,胶运作业区机械技术区域工程师龚袤身上不知不觉有了一些变化,能力素养得到大幅提升。挂职一年后,因综合素质突出,龚袤被新白马公司评为副主管工程师,调入设备保障室工作。
青年人才素养的提升,源于该公司积极选送优秀青年参加攀钢及属地政府举办的“青马学堂”等培训,确保人才建设符合时代特征,适应企业发展。对于身上的变化,综合管理室体系制度建设主任工程师计志雄同样也深有体会。
计志雄说,2023年5月,他和“青马学堂”一行人学成归来后,有一种强烈的感受,(下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