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117   攀钢集团有限公司文化传媒分公司出版   广告热线:0812-3396100  订阅电话:0812-3390029






2024年07月11日

初心坚如磐石 奋斗书写华章

——写在鞍钢开工75周年纪念日到来之际

鞍钢日报记者 兰天碧

火热的七月,钢铁沃土上升腾着蓬勃向上的朝气。

75年前的今天,鞍钢在千疮百孔的废墟上恢复开工,揭开了新中国钢铁工业发展的崭新一页。作为“共和国钢铁工业的长子”,75年来,鞍钢集团紧紧跟随党的脚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肩负重任、攻坚克难,不断成长、日益壮大,在转型升级中创造辉煌成就,在接续奋斗中书写时代华章。

(一)

1949年7月9日,两万多名职工满怀胜利的喜悦赶往鞍钢机关办公楼——“大白楼”广场,参加鞍钢举行的盛大开工典礼。

整个典礼现场红旗招展、锣鼓喧天,“咱们工人有力量”的歌声此起彼伏。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专门送来贺幛,勉励鞍钢“为工业中国而斗争”。

从开工之日起,鞍钢就始终牢记“钢铁长子”的责任和“钢铁强国”的使命,肩负起引领新中国工业企业发展与变革的历史重任,以坚定如铁的忠诚信念、百炼成钢的奋斗精神、点石成金的创新意识、甘当矿石的奉献品格在废墟上建成了新中国第一个大型钢铁联合企业。

1949年至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鞍钢以震惊世界的速度累计生产铁211万吨、钢191.9万吨、钢材109.9万吨,分别占全国产量的45.9%、63.58%、46.83%,点燃了举国上下摆脱一穷二白局面的希望。

1953年,“一五”时期全国瞩目的鞍钢“三大工程”——无缝钢管厂、大型轧钢厂和7号高炉提前完成建设,先后生产出新中国第一根无缝钢管、第一根钢轨,在第一座现代化高炉——7号高炉成功炼出第一炉铁水。1959年,鞍钢的钢产量是1949年的50倍,成为我国最重要的钢铁基地;1978年,鞍钢年产铁640万吨、钢686万吨、钢材386万吨,在全国同行业处于领先地位,成为雄踞世界东方的“钢铁巨轮”。

鞍钢始终坚持以振兴发展民族钢铁工业、实现“钢铁强国”之梦为己任,艰苦奋斗、励精图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勇于担当、无私奉献,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宝贵的精神财富,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从1953年起,鞍钢先后对口支援、包建了武钢、包钢、攀钢、太钢、酒钢、水钢、宝钢等20余个大型钢企,支援了北京、内蒙古、安徽、广东、贵州、陕西、青海、山西、四川、河北、湖南等13个省市自治区地方冶金工业建设,累计向全国输送干部和工人近12万人,为形成中国钢铁工业基本布局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从人民大会堂、中国历史博物馆、北京火车站等新中国成立10周年北京十大建筑,到武汉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等国家重点工程;从新中国第一批解放汽车、第一批拖拉机,到第一辆59式坦克、第一颗人造卫星,都使用了鞍钢生产的钢材,鞍钢挺起国家建设的“钢铁脊梁”。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张明山的精轧机“反围盘”、王崇伦的“万能工具胎”等发明创造享誉全国,鞍钢成为新中国“两革一化”运动的发源地和标杆,经验被推广到国内各大工业企业。

——1960年3月22日,毛主席亲笔批示的“鞍钢宪法”,是新中国探索现代工业化道路的历史性成果,在推动新中国工业企业管理创新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引领、示范作用。

事非经过不知难,成如容易却艰辛。鞍钢开工后,广大干部职工坚定不移坚持党的领导、听从党的指挥,面对资金短缺、物资匮乏、人才不足等诸多困难,万众一心、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把一个个不可能变成可能,创造了新中国冶金发展史上一个又一个辉煌成就,书写了感天动地的奋斗长卷,当中不仅蕴藏着几代人的光荣与梦想,也蕴藏着新中国钢铁工业持续向前的力量。

在鞍钢博物馆,有这样一份珍贵记录:毛泽东同志十分关心鞍钢发展,多次对鞍钢的建设作出重要指示;(下转二版)

--> 2024-07-11 鞍钢日报记者 兰天碧 ——写在鞍钢开工75周年纪念日到来之际 1 1 攀钢日报 content_32008.html 1 初心坚如磐石 奋斗书写华章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