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117   攀钢集团有限公司文化传媒分公司出版   广告热线:0812-3396100  订阅电话:0812-3390029






2024年07月29日

推进产业守正创新,全面提升转型升级速度

本报记者 胡毅 赵华敏

中共攀钢九届六次全委(扩大)会、攀钢四届八次职代会对推进产业守正创新作出了全面部署,强调要聚焦发挥国有企业“三大作用”,找准定位、精准发力,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这一系列部署是否落地见效?近日,本报记者以“推进产业守正创新,全面提升转型升级速度”为主题,就强链补链、推进“双碳”行动等工作,对攀钢产业发展部总经理杨兵、攀钢运营改善部(碳管理部)副总经理许登骥进行了专访,总结成绩,鼓舞士气。

强链补链引领转型升级

重大项目、重点工程是调整优化结构、带动产业升级的重要支撑,是增强发展后劲、提升整体实力的有效途径。攀钢产业发展部坚决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注重强链补链,推动一批重点项目达产达效,为攀钢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

记者: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形势,攀钢提出要强力推进强链补链的经营策略,对攀钢转型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杨兵:推进强链、补链,是攀钢在综合分析宏观环境、行业动态、自身条件后作出的重大部署,意在增强企业发展后劲,提升竞争实力。强链是针对产业链暴露出的短板,精准施策,打通堵点、畅通痛点、补上断点,夯实发展基础。补链立足把产业链做大做强,深化与上下游、企业间、企地间等合作,打造形成产业聚合优势。同时,积极协调推进投资规模大、辐射范围广、带动作用强的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建设,促进全产业链顺畅运转。

记者:随着强链补链强力推进,攀钢钒钛产业发展提档加速,“第三极”排头兵作用凸显,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杨兵:近年来,攀钢全面承接鞍钢集团“双核+第三极”发展战略,优先发展钒钛产业,为攀钢、鞍钢集团完成经营目标任务提供了关键保障。其中,钒产业重点实施了收购阳润科技51%股权,建成了2000m3钒电解液示范线等项目,有效拓展了钒在非钢领域的应用。目前,钒在非钢领域的应用占比达到22.2%,较“十三五”末提高20.2个百分点,为下一步钒产品结构持续优化奠定了基础。钛原料产业重点实施了超细粒级钛铁矿高效回收示范线等重点项目,有效解决超细粒级钛铁矿高效回收产业化瓶颈,提高钛资源利用效率的同时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钛精矿规模较“十三五”末提高41.1%。钛金属产业重点实施了3.5万吨海绵钛扩能、重组中铝沈加、西昌钢钒钢钛共线可逆式轧机等项目,攀钢海绵钛规模提升至国内第二,钛材规模跃居行业第一梯队,海绵钛、钛材规模分别较“十三五”末提升140%、400%,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钛化工产业重点实施了6万吨熔盐氯化钛白等重点项目,优化了钛白粉产品结构,钛白粉规模较“十三五”末提高25.5%。积极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勇当钛金属新材料现代产业链链长,努力提升钛金属新材料产业链韧性和供应链稳定性,建设基于国内资源支撑国家战略的现代产业链体系。

记者:中铝沈加成为攀钢全资子公司,标志着攀钢钛金属产业布局挺进了东北。下一步,如何将其打造成为攀钢钛金属产业在东北的重要基地?

杨兵:沈加整合至攀钢,可快速弥补攀钢在钛金属产业链中游的钛板材方面的短板弱项,有利于更好地发挥链长企业对国家战略的主体支撑作用。按照鞍钢集团的统一部署,攀钢将通过资金支持、资源协同、产品结构调整、装备升级等措施,推动沈加逐步实现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将其打造为攀钢钛金属产业在东北的重要生产基地。一方面,利用攀西地区钛资源基地电价、原料等优势,统筹建设钛坯熔铸能力,为沈加提供低成本优质钛坯资源;另一方面,(下转二版)

--> 2024-07-29 本报记者 胡毅 赵华敏 1 1 攀钢日报 content_32212.html 1 推进产业守正创新,全面提升转型升级速度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