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117   攀钢集团有限公司文化传媒分公司出版   广告热线:0812-3396100  订阅电话:0812-3390029






2024年09月23日

丁香开校园

★钱国宏

时光荏苒,转眼间离开校园已经30余载。在这30多个春秋里,世事纷繁,人事芜杂,我的心一度沉浸在“往事如烟俱忘却”的感慨中。但是,每当漫步在黄昏的郊外,望着天边淡淡的一抹余晖,记忆长河中泛舟而来的依然是那些曾教导过我的老师们。他们的音容笑貌和谆谆教诲如陈年的老酒,散发着醉人醇厚的芳香,滋养着我的人生。

我8岁时踏进校园的大门,“同学们好”这句开场白,缔结了启蒙恩师李老师与我长达6年的师生情。李老师正直、善良、坦诚的性格深深地影响着我。是她扶我走出了少不更事的岁月,是她介绍我与圣贤先哲共泛诗舟、激扬文字,也是她引导我拿起笔,讴歌人生、赞美生命。

花开花谢,树枯草荣,校园的铃声清脆地响过四季。在李老师的身边,23个稚嫩的身影化作23只纷飞的白鸽,以不同频率的鸽哨响过长空,组成一曲完美的心与心的奏鸣。李老师的青春与生命,随之高高飘荡在绚丽的背景中,真可谓“手栽桃李三千树,春风十万尽飞花”!多少年了,我还刻骨铭心地牢记着她的一句赠言:“但凭攀登莫问高!”

中学时,对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神圣职责理解得更透彻一些,因而也更珍惜和尊重老师的劳动。在我的中学纪念册中,笑得最甜的那一张照片是我和于老师的合影。合影下面工整地写着于老师当年的赠言:“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我觉得这两行字既是于老师对我的勉励与期望,又是他对人生深刻的理解与追求,更是他一生孜孜求索、诲人不倦的那种“红烛”精神的真实写照。于老师对育人有着一份独到的理解,我至今记忆犹新。他认为木有千样木,人有千种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陶潜作诗人功成,而锄豆则失败;陆机工于作文,但却拙于带兵。他极注重因材施教,只是我天资平常,辜负了老师的一番心血,现在想来也深感内疚。于老师用一腔挚诚培育了满园的桃李,就如同盈盈流水,不管回环曲折,只要给人以启迪,就足慰平生。

一次有幸前去拜望已经退休的于老师,面对鬓发皆白、笑容可掬的老师,我深深地给他鞠了一躬。归途中,看着路边潺潺的溪水和缤纷的落叶,我想起了“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诗词,心里沉甸甸的……

倏忽数十载,天涯成别旅;回首当年事,唏嘘泪倾飞。如今,昔日的同窗在各自的岗位上践行着老师当年的教诲。在同学们的记忆中,永远盛开着当年校园中的那株丁香!那株丁香便是我们的老师:深秋犹含绿,重阳香益浓,开轩闻馥郁,岁寒无衰容。

--> 2024-09-23 ★钱国宏 1 1 攀钢日报 content_32765.html 1 丁香开校园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