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王辉 文/图
从1993年到2024年,王朝德在攀钢钒检测计量中心物检单元试样加工厂房这个小天地里一干就是31年。31年的历练与沉淀,他从最初不会开机床、不会磨刀、不会看图纸的“门外汉”,变成了如今可以精密加工各种复杂零部件的“行家里手”、高级技师,成为质检战线上的“排头兵”。
一
在物检单元,王朝德以好学出名。针对锯床、铣床、车床、刨床、磨床、钻床等设备,他以最大的热情快速学习并掌握操作技能。掌握了过硬的加工技术后,他不吝于帮助同伴。
王朝德每天会高效完成自己的工作,然后帮助未完成生产任务的其他职工。有一次,一名职工夜班作业因身体不适,班长安排另一名职工护送去医院,试样加工岗位突然少了两名职工,面临不能及时完成生产任务的困境。这时,王朝德挺身而出:“没事儿,有我呢!”熬了整整一个通宵,当班的生产任务总算顺利完成了。
二
因勤奋好学、善于钻研,王朝德成为车床岗位的高级技师。在其他加工岗位,他也是一把好手。于是,向徒弟传授技艺成了他工作的一部分。
“我们对待工作要精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一类的词语不能出现在试样加工人员的口中。”每带一个徒弟,王朝德总忘不了一番叮嘱。王朝德曾带一名徒弟学习外圆磨床操作技能,可徒弟总是调整不好磨床的平行度。“师傅,都学习好多天了,磨削出来的拉伸试样直径也就是0.01毫米的偏差。外圆磨床操作可不可以就学到这里,我们开始学习平面磨床?”徒弟问道。王朝德和颜悦色的脸变得严肃起来:“那可不行!我们加工的试样有偏差,后序物检岗位人员检测的拉伸性能就不准确。所以,外圆磨床的平行度必须精确。我们再多花点儿时间,你肯定能做好的。”在王朝德的严格要求和悉心传授下,徒弟全面掌握了外圆磨床操作技能。
三
凭借过硬的加工技术,王朝德带领同事承担了检测计量中心所有机械备件的加工任务。遇到加工任务紧急时,他总是“以厂为家”。下班时见王朝德还在加工厂房里忙活,同事打趣道:“你还不走,想留下来蹭晚饭?”“食堂的饭菜不错,要不一起?”今年以来,王朝德加工各种备品备件200余件,为各单元设备维修节约了大量时间,保障了检测计量中心化检验工作顺行。
凭借多年积累的经验和过硬的专业技能,王朝德在物检单元大胆进行工艺改进和技术攻关。他申请的“圆柱金属试样夹紧装置”“手动焊齿机”“硬度试验定位装置”“断后伸长率对中夹持装置”先后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实用新型专利;“出口钢轨硬度试验准确快速定位装置操作法”获四川省“创新创效金点子”合理化建议优秀成果奖。因为工作出色,王朝德被检测计量中心评为先进生产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