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张龙君 唐晏春 文/图
从选矿专业的门外汉,成长为选矿高级工程师,矿研院选矿设计研究室的技术负责人王建平说:“是矿业公司给我提供了成长的平台,我才能取得这些成绩。”怀着一颗始终感恩企业、踏实工作、奋发进取的心,王建平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跨界拼搏成长
2011年7月从内蒙古科技大学凝聚态物理专业硕士毕业的王建平来到矿研院,从事与所学专业不对口的选矿科研工作。面对困难,他努力学习选矿专业知识,积极参与选矿科研试验,认真观察同事的试验操作,遇到不懂之处就虚心请教。
为深入理解选矿理论知识,王建平一有空就到密地选矿厂和白马选矿厂了解生产工艺状况,熟悉设备参数,把了解到的生产情况和理论知识进行对比,加深对选矿理论和生产工艺的理解。经过一年时间的努力,王建平掌握了浮选、重选等选矿工艺理论和各种试验设备操作方法。
砥砺奋进攻坚
熟悉了选矿工艺,还要掌握相关设计理论及方法。王建平主动承担了“密地选矿厂铁精矿提质工业试验”相关试验设备的安装设计工作。他往返于密地选矿厂和办公室,进行CAD制图学习,查资料、翻手册,请教专业技术人员,经常加班加点,有时因思路与现场实际不符,不得不从头再来。经过反复计算,他完成并确定了工艺设备选型和相关技术参数,为试验项目提供了可靠技术支撑。
通过多个试验项目的锻炼,王建平的设计水平有了大幅提升,得到了专家的肯定。2014年底,一项紧急设计任务“新白马公司选钛产线设备设施升级改造项目初步设计”摆在了他的面前,要求对年产20万钛精矿、有着300多台设备的选钛产线进行工艺优化,设计工期45天。面对困难,王建平白天黑夜连轴转,加班加点搞设计,提前两天高质量完成任务。该项目实施后年可创效2000万元以上,可提高选钛产线钛精矿回收率3个百分点以上。
托起人生梦想
天道酬勤。通过一个个科研设计项目,王建平从一个选矿门外汉成长为既能完成选矿科研任务又能负责现场生产工艺优化改造设计的技术骨干。
2012年至2022年,王建平作为主研参与完成了“白马选铁尾矿回收钛铁矿流程优化研究”等4个钛资源深度回收利用项目,获得授权发明专利3项,发表论文4篇,采用创新工艺流程解决了小于38微米超细粒钛铁矿回收难题。
他先后参与30余项选矿科研设计项目,获得授权专利9项。作为主研人员参与完成的“低品位橄辉岩型钛铁矿选钛工艺及装备产业化集成技术研究”项目,在白马选矿厂推广应用;设计的年产钛精矿18万吨的选钛示范线,获2019年度鞍钢集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白马选矿厂磨选一期提质工艺优化研究”项目获得攀钢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因业绩突出,王建平先后荣获矿研院、矿业公司先进生产工作者等多项荣誉。今年6月,他被任命为选矿设计研究室技术负责人。目前,王建平正负责矿业公司铁精矿提质、钛精矿回收率提升等重点科研项目。他还积极培养年轻技术人员,帮助他们提高科研设计能力,为加快钒钛磁铁矿综合利用步伐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