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保满
“数九寒天,冷风瑟瑟”是人们对冬至的感受。然而,在这片冰雪覆盖的大地上,有一股温暖正悄然滋生,就如杜甫笔下的“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一样,大自然以其独有的语言,诉说着古老而又崭新的四季轮回。
冬至时节,山川河流披上了冬装,昔日枝叶繁茂的树木落尽了最后一片叶子,山坡上的小草了无生机……其实,这些看似沉寂的景象之下,实则蕴藏着无穷的生命力。那些飘落而下的枯叶堆积在地面,经风雨雪水洗礼,回归尘土,甘做春草春花的养料;那些向上伸展着光秃枝丫的树木,正把根须透向土壤深处,汲取养分,孕育春芽;那些悄悄融化的冰雪,正在徐徐奏响大地回暖的旋律。
“冬至一阳初动,众阴消散”。在这片被霜雪覆盖的土地上,勤劳的农民并未因严寒而停歇。在我的记忆中,即使在隆冬时节,父辈们依然是闲不住的。他们顶着刺骨的寒风躬身于田间,修缮受损的水渠和堤岸,管护闲田的绿肥,种植适合冬季生长的蔬菜……他们的眼神里既有对往昔辛劳的怀念,也有对来年丰收的渴望。因为他们深知:冬至到,春不远,只有在这寂静的时刻付出辛勤的劳动,才能孕育丰收的希望。
“地炉茶鼎烹活火,一清足称读书者”。夜幕低垂,村庄被一层淡淡的暮霭笼罩。屋檐下,一家人围坐在火炉旁,享用着简单的冬日餐食,热气腾腾的饺子、汤圆,是家的味道,也是冬日里的“小确幸”。这简单却温馨的画面,是冬日最美的风景,给人以心灵的慰藉。晚餐之后,家人们依旧围坐在火炉旁,父亲一边修缮农具,一边谋划来年的种植计划,母亲一边缝缝补补一边督导孩子读书学习,孩子们或开卷诵读,或掩卷沉思,或执笔书写……每个人都在为来年做着各自的努力,编织着农家的场景,书写着农家的希望。
冬至阳生春又来。这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像极了人生中的起起伏伏,循环往复。有一年冬天,我的事业陷入低谷,导致意志消沉,就连回家过冬至时也唉声叹气。母亲见状既难过又心疼,安慰我说:“过了冬至,春天不远了。现在处于人生低谷,往后都是上升路。”在母亲的开导下,我豁然开朗,多日的烦闷一扫而光,感悟到人生只有经历了冬的严峻考验,才能迎来春的繁花似锦。后来,我管理好负面情绪,走出消极状态,重新找回了自信乐观、勤奋向上的自己,迎来了一次又一次事业之春。
正所谓“逢冬数九,阳回否极泰来”。在冬至这个特殊的节令,让我们积极面对严寒,心中装着暖阳,立足现实,拥抱改变,勇毅前行,去迎接和风细雨、百花争艳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