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扬的旗帜,历经风雨,愈加鲜艳;坚韧的队伍,久经磨炼,斗志弥坚。矿业公司第八次党代会以来,该公司党委牢记“国之大者”,深入践行鞍钢集团“双核+第三极”战略和攀钢“1+1+4+4”产业体系建设,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筑牢基石初心、勇于开拓创新,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矿产资源产业,奋力打造国内最具竞争力、控制力的钒钛磁铁矿生产及经营企业。
该公司铁精矿、钛精矿年产量逐年攀升、屡创新高,铁精矿、钛精矿成本始终位居行业前列。公司营业收入较2019年增幅77%,利税金额较2019年增幅443%,实物劳动生产率较2019年增幅56%,为国家资源战略和攀西钒钛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奠定坚实基础。该公司先后获评国家级资源综合示范基地、首届全国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先进矿山企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四川省高新技术企业、中国西部企业数字化转型优秀实践单位、全国冶金矿山“十佳厂矿”、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单位等多项荣誉。
辉煌成就,见证不变初心;时代梦想,激荡磅礴力量。
一、强根铸魂,凝聚团结奋进新篇章
面对严峻形势,矿业公司如何发挥资源保障“压舱石”和利润“稳定器”作用,主动应对市场挑战,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做强做优做大钒钛磁铁矿资源产业?“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推动党的建设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同频共振,这是我们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矿业公司党委书记如是说。
方向明则目标清,目标清则动力足。该公司党委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将企业的发展使命与国家发展战略紧密结合在一起,围绕“二三三”工作主线和“奋力打造国内最具竞争力、控制力的钒钛磁铁矿生产及经营企业”战略目标,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党纪学习教育等,提升攀枝花城市原点博物馆(矿业展厅)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不断强化政治思想建设,切实把广大党员干部职工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企业发展上来,确保企业正确的发展方向。
落实管党治党主体责任,深化“两个一以贯之”,固化“第一议题”制度,建立“三重一大”事项前置审议程序,完善与董事会、经理层及群团组织统分结合、交叉衔接等工作机制,扎实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创建“一二三四”党建工作模式,通过持续开展党建联创共建、“双绩效”承诺、党组织“四措联动”安全生产保障体系等党建品牌活动,推动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全面引领企业发展。目前已初步形成“微光成炬 向新而行”“采天厚之材 选菁华之宝”等一批独具特色党建品牌。先后创建示范基地1个、样板党支部8个,立项实施公司级共产党员工程316项,创建179个党员责任区、145个党员先锋岗,凝聚起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的强大合力,形成党建有特色、党支部有品牌、党员勇争先的新格局,壮大了钒钛磁铁矿资源掌控力。该公司党委荣获“鞍钢集团先进党组织”称号。
强化政治监督保障,健全党风廉政建设与基层党组织考核机制,以“清廉矿业”专项整治为主线,统筹“反舞弊、反贿赂、反欺诈”专项治理、劳务外委外包专项治理等工作,深入开展巡察,查摆解决问题392个,实现巡察全覆盖。创建以“1973”为建设体系的“基石初心·清廉矿业”廉洁文化,提振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精气神,为企业发展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推动生产经营业绩持续向好。
二、筑牢基石,锻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矿业公司党委始终致力于服务国家钢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为攀钢全系统全链条降本增效作出矿业贡献。
全力推进资源保障,朱兰铁矿扩大采矿权范围取得历史性突破,大幅增加工业矿石资源量。完成白马铁矿深部及外围资源潜力评估,重启尖山地采、实施朱兰采场东北帮扩帮等重点产能保障项目,逐步突破深部资源低成本开采、低品位资源高效利用和提高钛资源利用率等核心技术,充分发挥好资源战略“基石”和“钢铁粮仓”“钒钛宝库”作用,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在攀西钒钛磁铁矿资源利用领域的话语权。
“从矿山现场的露天作业到现在舒适的控制中心,我们的工作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024年12月26日,朱兰铁矿采运作业区大型露天矿钻机司机古良兵感慨地说。创新性探索、创新性实践,持续推动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近年来,该公司两个铁精矿提质改造项目建成后,实现产业链协同降碳,钛精矿综合能耗降低20%;加大废石资源综合利用,建成年生产能力2000万吨的废石抛尾生产线,在废石堆里淘“金”,使排土场废石“变废为宝”;通过大量工业试验研究和不懈努力,成功掌握钒钛磁铁矿伴生钴资源回收技术,建成攀西首条钴镍精矿回收示范线,实现攀枝花钒钛磁铁矿伴生钴回收率80%以上;超细粒级钛铁矿高效回收示范线项目实现达产即达效,保持钛资源回收国内技术领先优势。
截至目前,铁精矿年产量较2019年提升12%,跃升至全国第二;钛精矿年产量较2019年提升61%,稳居全国首位,铁精矿、钛精矿生产规模实现跨越式发展。铁精矿、钛精矿成本同口径降低约2%、3%,铁精矿完全成本领先国内同行业,钛精矿提前两年实现“十四五”目标,并首次走出国门打入国际市场。该公司累计上缴税费57亿元,荣获“2024年攀枝花企业纳税30强”第一位,产业链基石作用愈发凸显。
每一个追梦的姿态,都将被定格为历史;每一滴奔跑的汗水,都将浇灌出未来。矿业公司先后总结命名先进操作法62个,打造劳模工匠、技能大师、青年首席工程师团队等各类创新工作室24个,创建攀钢首个女技术人才巾帼创新工作室,培养省级劳模4名、省级工匠2名,120余名职工先后获得鞍钢、攀钢技术状元、技术能手称号,2家单位荣获“全国冶金矿山十佳厂矿”,获评“全国模范职工小家”“全国工人先锋号”2个。先后有6项职工创新成果获得全国和国际发明展金、银、铜奖,62项职工创新成果获得冶金行业、省市、鞍钢、攀钢各级奖项。
三、科技赋能,开启智慧发展新动能
科技创新不仅是破解发展难题的关键变量,更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作为全国首批40个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之一、国家批准设立的唯一一个资源开发综合利用试验区,矿业公司始终以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为攀钢钒钛磁铁矿资源开发奠定坚实基础。
围绕构建“第三代技术体系”,实施科研项目343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级2项。超细粒级钛铁矿高效回收、超低品位资源综合利用、铁精矿提质、钴镍资源回收等科研成果实现产业化应用,年均创效数亿元。特别是选矿分公司和新白马公司提质改造工程建成后,克服了矿石性质变差的不利影响,密地、白马自产铁精矿品位较2019年提升1.72、1.96个百分点。2023年,成功攻克超细粒级钛铁矿回收的世界级难题,对全国乃至全世界超细粒级钛铁矿高效工业回收都将起到良好的示范效应。该公司先后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1项、行业及省级科学技术奖8项,获专利授权219件,专利授权创效3.3亿元。近年来,全体干部职工围绕生产经营献计献策,累计提出合理化建议1.66万条,实施8732条,创效3.09亿元。
坚持数字蝶变,产业升级蹄疾步稳。第八次党代会以来,该公司编制完成《“十四五”智慧矿山建设规划》《数字化转型顶层规划》,推进实施5G远程智能化采矿、能源智能管控系统、朱兰铁矿数字化产线(Ⅰ期)等数字化项目62项。其中5G远程智能化采矿项目开创国内冶金矿山采矿先河,实施在复杂环境下“穿—铲—运”远程协同无人化采矿工艺技术,实现2项世界首创、1项国内首创、2项国内领先。该项目先后获得2023年5G世界大会三等奖、首届国企数字场景创新大赛二等奖、四川省“5G+工业互联网”标杆、第五届“绽放杯”四川赛区一等奖等多项荣誉。
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不断融入业务场景,加快成果转化,不断注入创效新动能。该公司实施重点项目24个,先后建成生产管控系统、GPS矿车调度系统、采掘计划编制系统、尖山地采交通智能管控系统、选矿破碎及磨选工序智能控制系统、能源智能管控系统、集中值守质计量系统等20余项信息化系统。其中,能源智能管控系统项目建成后,实现了跨区域97公里范围内的13个水站和16个变电站远程集中操控和调度,确保了水电等能源数据自动采集、设备远程操作、动态监控、能源异常分析及预警,完成了跨业务智能管控、跨部门协同管理、节能降耗一体化的目标。
数据的背后,是矿业公司创新力的快速提升,是直面挑战、勇往直前的见证,是踔厉奋发、不断发展的速度。
四、绿色发展,绘就美丽矿山新蓝图
从空中俯瞰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就像一片森林。郁郁葱葱的树木,草场中点缀着不知名的野花,开阔的视野中尽是浓浓绿意……这是矿业公司党委坚持绿色发展取得的丰硕成果。该公司党委以绿水青山为最强动能,推进节能减排工艺技术升级改造等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用责任铸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确保攀枝花的天更蓝、山更绿。
打赢蓝天保卫战。制订覆盖全公司各岗位的环境保护制度,层层分解指标,落实措施、严格考核。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工艺和装备,以矿岩胶带运输、铁精矿管道输送代替过去的汽车运输,形成集生产过程、检测控制、设备管理于一体的无人值守远程操作自动化控制体系,有效杜绝运输过程中的二次扬尘;面对露天采矿实际,在采场、排土场等产尘工序洒水,对所有堆场进行防尘改造,实现源头抑尘。铺设抑尘高压管网整治道路扬尘,对破碎、干选布袋除尘设施等升级改造,增设干雾降尘设施。
打好碧水保卫战。以废水“零”排放为目标,把尾矿100%过江入坝作为清洁生产中的重要措施来抓,确保选矿废水100%循环再利用。大力建设攀钢重点工程中沟湾尾矿库,从开工建设到联动试车,仅用25个月时间就高质量建成,比计划提前了3个月,用实际行动守护着“一江碧水向东流”,每年选矿生产的760万吨尾矿有了新的安全“住所”。
打好净土保卫战。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巩固国家级绿色矿山成果,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累计投资5.54亿元,实施石灰石矿、马家田尾矿库以及尖山、肖家湾、铁路排土场等生态恢复面积7567亩,完成86个生态环境提升项目,生态修复近万亩。曾经的废石堆场变成了绿意盎然的“城市绿肺”,成为矿区居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其中,石灰石矿全面退出苏铁保护区,投入资金上1亿元,种植适合当地气候、环境的绿植,复绿面积2600余亩,相当于200多个标准足球场,被列入中央环保督察正面典型案例;服役50余年的马家田尾矿库按期闭库销号,先后完成库区2300多亩滩面覆土和植被绿化等工程建设内容,昔日“黑湖”变“花海”。
发展为了啥?为了全体干部职工。在深耕绿色矿山逐梦前行的同时,该公司党委做实“践行共享理念、关爱一线员工”专项服务行动,推动和谐矿山建设。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完成重点民生项目235项,完成率100%,职工作业环境和劳动条件明显改善。走访慰问帮扶职工2194人次,发放慰问、帮困金530余万元;坚持开展职工健康体检,为全体职工购买省互助保障计划;持续开展丰富多彩的职工文化娱乐活动。
回首来时路,团结拼搏的足迹历历在目,高质量发展长卷如画;展望新征程,宏伟蓝图的梦想前景可期,砥砺奋进的风帆迎风高悬蓄势待发。
矿业公司党委将始终牢记初心使命、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深入贯彻落实鞍钢集团第三次党代会精神,大力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带领广大党员干部职工攻坚克难、奋楫争先、勇毅笃行,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矿产资源产业,加快建设国内一流钒钛磁铁矿资源开发企业,为新攀钢高质量发展以及鞍钢集团加快建设更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书写更加绚丽多彩的矿业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