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极致效率、极致成本、极致效益,破釜沉舟、背水一战,提升核心竞争力,增强价值创造能力,确保跑赢大盘并走在行业前列。
一是增强现场保障能力。树牢“竞争在市场、竞争力在现场”观念,重点关注提升基层管理水平;健全完善设备风险预警及纠偏机制,刚性执行工艺操作制度,抓好以高炉为中心的生产要素管控及条件保障,确保关键主体装备稳定顺行;优化资源配置,灵活组织生产,实现效益产线产销规模最大化;根据市场变化,坚决关停低效无效产线,提高产线运营质量;实现降本增效12亿元以上;深入推进最优工厂(产线)、精益六西格玛、五制配套等基础管理平台建设,提高产品质量和合同兑现率。
二是增强销售牵引能力。深入开展市场调研,以最优销售半径绘制钢铁产品销售地图,制订与产线高度匹配的品种营销方案;加大国际市场开拓力度,提升重轨等产品出口份额;强化行业及区域市场协同,钒钛重点产品综合售价达到行业头部企业水平;强化技术营销和售后服务,提升客户满意度,增强客户黏性。
三是增强经济保供能力。深入推进供应链管理体系建设,构建更低成本、更高效率、更强韧性的供应链体系;综合运用集中协同采购、战略采购、性价比采购、择机采购等方式,实现外部采购降本;科学合理调配密地和白马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