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言
倍感荣幸 倍加珍惜 倍增干劲
研究院钒钛化工技术研究所首席专家 杨仰军
获得“卓越人才奖”,我倍感荣幸、倍加珍惜、倍增干劲。这份荣誉,不只属于我个人,更属于我们整个团队,属于每一位为攀钢科技创新默默奉献的奋斗者。科技创新的道路上,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几十年的科研工作,让我深深感悟到,科技创新需要不畏艰难、勇于突破的勇气,需要“十年磨一剑”的恒心和信心,需要团队之间高效协作,需要以市场为导向创造价值和效益。荣誉的背后是更大的责任和更高的要求,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团结带领团队成员持续攻关,推动科技创新与企业高质量发展紧密结合,把科技成果真正转化为生产力,为攀钢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记者 胡毅)
加强交流合作 形成创新合力
矿业公司朱兰铁矿分公司首席技师 吴丹
有幸参加本次攀钢科技大会,并获得“优秀人才奖”,我深感责任重大。我将继续带领班组成员从源头上做好精心维保,有效减少设备故障,降低生产成本。同时,我将以技术创新为引领,带领工作室团队成员攻克更多技术难题;组织专项技能培训,培育高技能人才;继续开展电铲、钻机等设备的智能化改造,确保电铲在5G远程无人化作业中安全高效运行;坚持抓好5G远程采矿设备的维护保养,着力提升自动化水平。此外,我还将加强与本次科技大会获奖人员、团队,以及攀钢内外其他优秀工作室的交流与合作,形成更大的跨界创新合力,为新攀钢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记者 徐文丽)
聚集技术难题 开展科研攻关
攀钢钒(西昌钢钒)碳管理总监 黄云
科技大会报告振奋人心,也为我们未来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我所在的1750m3高炉高球团配比冶炼技术研究团队获得了“突出团队奖”,这份荣誉是团队每一位成员努力的结果。下一步,我们团队将聚焦攀钢相关工作安排,围绕企业战略需求,顺应产业发展趋势,努力破解低品位、难选、难冶矿低碳冶金技术难题,持续开展提高钒钛精矿全铁含量、优化炉料结构等科技攻关。完善原燃料质量波动红线控制管理制度、大型高炉长周期稳定顺行布料制度、送风制度、造渣制度,提高入炉原燃料质量,稳定高炉工艺操作,降低燃料消耗和生铁成本,为攀钢普钢板块做精做强接续奋斗。(记者 赵华敏)
应用新技术 激发新动能
西部物联运行管控中心技术装备室副经理 杨权
大会报告对我们做好下一步的科技工作明确了方向。我将把本次大会精神带回到岗位,立足公司智慧物流发展目标,将更多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推广应用在物流系统各个环节,着力提高物流运输效率。同时,在强化设备管理、检维修项目管理、质量管理、物资管理等方面持续发力,助力加快推进铁渣智慧运输、无烟煤割包机研究等科技项目推进,持续探索AI与物流运输的融合,把科技创新理念嵌入各项日常工作。力争在绿色物流业务提速、智慧物流平台推广、多式联运降本、物流增量攻坚等工作中实现新突破,加快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为奋力打造西部最具竞争力的智慧物流企业注入科技动力。(记者 赵华敏)
持续发力做强攀钢“工程大脑”
工程公司设计院首席工程师 查笑乐
作为一名工程设计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参与此次攀钢科技大会并获得荣誉,我深感鼓舞,充分感受到了攀钢对科技工作人员的重视和关怀。未来的工作中,我将更加坚定自己的科研方向,继续大力推动高炉渣提钛产业化、钛产业核心装备开发、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等新技术、新工艺的产业化工作。我将带领工程设计团队人员,高质量完成攀钢重点项目及产线的工程设计工作,持续提升独立承担大、中型冶金工程项目设计的能力,为做强攀钢“工程大脑”持续发力。同时,全心全意为甲方服务好,为攀钢高质量发展添加工程设计动能。
(记者 赵华敏)
贯彻大会精神 抓好层层落实
钛材公司镁电解精炼作业区工艺技术员 张元丁
作为一名技术人员,十分荣幸能参加此次科技大会。大会报告对未来科技工作的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部署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措施有力,为下一步工作指明了方向。我将认真学习贯彻本次会议精神,抓好工作落实,重点围绕以下3个方面展开:一是强化作业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批高水平科技人才;二是打破固有思维,勇于创新,持续优化生产组织模式和工艺参数,通过延长多极槽使用寿命、提高电流效率以及精镁质量,实现达产达效,确保完成全年经营目标;三是强化工作措施,夯实工作责任,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完善责任体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氛围,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记者 徐文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