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 许纪容 文/图
3月4日,在攀钢钒板材厂热区的旋流池处,11号吊车正吊着物料抓斗,将轧钢时冲洗下来的氧化铁皮从旋流池内抓起,堆放到一旁的渣池内。这位操作11号吊车的女职工,正是去年9月在“沙钢杯”第十一届全国钢铁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被授予“全国钢铁行业技术能手”称号的板材厂热区点维单元天车工——向阳。
勤奋学习崭露头角
2000年7月,向阳从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进入原热轧板厂的吊车车间,成为一名天车工。从那时起,她每天都在不足2平方米的狭小司机室里度过。她的手指在两个控制手柄上来回扳动,日复一日,显得有些枯燥和乏味。尽管如此,她依然下定决心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价值。
于是,向阳憋着一股劲,认认真真地向师傅学习。每天上班,向阳都全神贯注地操控大车、小车及主卷的控制器,用心感受着每一个档位之间的微小区别,尝试着揣摩操作时的细节和技巧。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一次次的尝试中,她逐渐找到了驾驶天车的窍门。向阳的出色表现和快速成长让她在同一批职工中崭露头角,很快成为了一名合格的天车工。
名师指点提升技能
“她最大的优点就是有上进心,肯学肯钻。”身边的同事这样评价向阳。当一名普通的天车工,虽然不是高精尖工作领域,但要在这一行中脱颖而出,也是要付出很大努力的。2006年,攀钢举行职工技术运动会,其中一个项目就是天车工技术比武。向阳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勤勤恳恳地练习操作技术。然而,仅凭自己的琢磨和闭门造车,难以使操作技术得到实质性提高。在车间领导的安排下,她与曾获得攀钢职工技术运动会状元的卢岩松签下师徒合同。经名师的悉心指导,加上自己的不懈努力,她的操作技能得到了快速提升。
成为一名优秀的天车工,除了操作熟练外,分析、查找和处理故障的能力同样至关重要。为了提升这方面的能力,每当天车出现故障时,向阳就主动跟随维护人员,认真观察他们如何排查、分析和处理故障。遇到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她也会积极向设备人员请教,学习相关知识,努力弥补自己在故障处理方面的短板。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当年的技能大赛中,向阳获得了第七名的优异成绩。
坚守初心成就梦想
“现在考的知识点越来越细,图片里的一个注释,都有可能是一个考点。”面对好不容易获得的全国钢铁行业职业技能竞赛资格,向阳心中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她反复翻阅专业书籍,将其中的知识牢记于心,认真消化吸收。在竞赛前两个月里,实操训练成为向阳备赛的重要内容。
谈起那次竞赛的难点,向阳至今还记忆深刻:“最难的其实是故障排查,在电气故障排查中,由于没有类似的设备可以练习,我只能从线路图入手,必须将整个图吃透,然后逐点分析可能产生故障的原因,并进行现场模拟演练。”在VR仿真模拟训练中,向阳凭着不服输的冲劲和韧性坚持着。最终,她在全国钢铁行业职业技能竞赛这个大舞台上绽放光彩,实现了多年来的梦想。
从事天车工工作20多年来,向阳立足岗位,苦练操作技能,凭借不懈的追求与实践,成长为技术工人中的佼佼者。在攀钢职工技术运动会、攀钢第二届女职工“天车”技能挑战赛、鞍钢集团职工技能精英赛等各级技能大赛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好成绩,先后获得“攀钢技术能手”“鞍钢技术能手”“鞍钢技术状元”“全国钢铁行业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