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正斌/文 何仁江/图
当第一缕春风,如轻柔羽毛温柔拂过迤沙拉,这片古老的土地便从沉睡中苏醒,带着惺忪的睡眼,揭开了春的绚丽帷幕。
踏上这片充满诗意的土地,仿佛撞进了莫奈笔下那色彩斑斓的花园,蓬勃的绿意与盎然的生机交织,绘就成一幅动人的画卷。每一寸空气都弥漫着春的芬芳,新翻泥土的清新气息、树枝抽芽的鲜嫩味道,以及不知名野花绽放的甜蜜馨香,它们相互交织,合奏着春天里的田园交响曲。
伫立红椿古树旁,对面错落的房屋,宛如大地上自然生长出的蘑菇,静卧于山坡之上,显得安宁又祥和。远处连绵起伏的山脉,似忠诚的卫士,千百年来默默守护着这片土地。
明朝洪武年间,大批汉族移民迁徙至此,与彝族人通婚,形成了具有民族融合特色的俚濮彝族文化。如今,谈经古乐、羊皮鼓舞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声名远扬。“彝风汉式”的建筑,至今仍留存着江南小镇格局和徽派建筑的遗风。
迤沙拉曾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见证了曾经的繁荣景象。古道上,商贾马帮络绎不绝,带来了各地的物资和文化。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南征时,因缺少行军锅而发明的羊皮煮羊肉和融合川滇风味的九大碗、彝家砣砣肉等美食在滋养着人们味蕾的同时,也传承着历史的记忆。司马迁开灵关道、诸葛亮渡泸水、杨升庵留下诗文佳话……这些故事孕育了这里开放包容的文化基因,让迤沙拉成为多元文化交融的典范。张、起、纳、毛四大家族在这里辛勤劳作、繁衍生息,铸就了辉煌的家族历史。祠堂里的族谱和牌匾,记录着家族荣耀与传承,承载着先辈对后代的殷切期望。
穿梭在蜿蜒的村间小道上,村民们或在田间辛勤耕耘,或在山上放牧着牛羊,或闲坐在自家门口享受着春日的暖阳,或聚坐一起手持乐器演奏悠扬婉转的谈经古乐。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张张饱经风霜的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这是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绕过山峦,金沙江观景台宛如一颗隐匿于山水之间的璀璨明珠,散发着神秘而独特的魅力。路边的矮松扭动着身子,仿佛在与狂风顽强抗争。苍翠的松针间,细碎的花儿悄然绽放,如繁星闪烁,“松花酿酒,春水煎茶”的闲适与宁静跃然脑海。
登上玻璃观景台,山风猎猎,呼呼作响。环目四顾,峡谷似裂地巨缝,江水如流动的素绸,小道若山间琴弦,山峦像巨龙蜿蜒。每一寸土地都散发着原始的野性与生命的张力,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沉静与大地的坚韧。即使天空有些阴沉,也丝毫不影响金沙江大峡谷那恢弘磅礴的壮美之景。
踏上田垄,寻觅着春天的踪迹。不经意间,一片油菜花海映入眼帘。阳光下,金黄的色彩如波浪般起伏,瞬间点亮了我的视野。微风拂过,油菜花随风摇曳,仿佛在与风共舞,每一朵花都在尽情展示着生命的活力与顽强。花海不大,虽没有“一色菜花十里黄,好风斜日送微香”的盛景,但邂逅这片油菜花海,仍让我满心欢喜。置身其中,仿佛踏入了一个梦幻的童话世界,被无尽的美好温柔包裹,沉醉不知归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