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117   攀钢集团有限公司文化传媒分公司出版   广告热线:0812-3396100  订阅电话:0812-3390029






2025年06月05日

匠心铸魂育“钒花”

(上接一版)终于,他们成功掌控了合金杂质控制等关键技术,大幅提高了产品质量,形成了具有鲜明攀钢特色的钒铝合金产业化成套工艺技术。

这仅仅是王乖宁创新征程中的一个精彩片段。在代表着国内钒氮合金先进智能产线的三期工程建设中,她作为核心成员全程深度参与。凭借敏锐的洞察力和大胆的创新思维,她提出了从单推板窑到双推板窑等一系列革命性工艺技术改进方案。这些创新举措成效显著,使推板窑炉龄提升了38%,更重要的是,形成了具有攀钢自主知识产权的钒氮合金生产装备及工艺技术,为企业竞争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在市场浪潮的冲击下,钒氮合金产品经历了从供不应求到市场低迷的巨大转变。但无论市场形势如何严峻,都无法阻挡王乖宁的创新步伐。她目光坚定地说:“市场形势复杂多变,我们无法左右,但我们可以牢牢掌控生产现场,坚定不移地做好自己的事情,不断研发新产品,持续提升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如今,王乖宁和她的团队正以更加坚定的信念,全力开展钒铝合金产线“提质降本进军高端”工作,并已取得积极成效。

勇挑重担促发展

“开发生产高端钒产品,是我们这代科技人员义不容辞的职责使命。”王乖宁话语铿锵有力。在她心中,攀钢作为国内外最大的钒生产企业,更应勇立潮头,向着高端钒制品市场奋勇挺进。带着这份信念,她秉持匠心,主动扛起开发钒产品的重任,全力推动攀钢钒产品迈向高端市场。

在开发VN19新产品期间,王乖宁勇挑产品开发项目组长的重担。彼时,她还肩负着钒氮合金产线生产运营等多项重要工作,工作强度之大可想而知。但她毫无怨言,开启了连轴转的工作模式。白天,她在车间与攻关组成员深入研究新产品合成反应机理;夜晚,她在办公室查阅大量资料,寻找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点。经过无数次的尝试,她和团队终于攻克了高效渗氮等核心技术,成功为攀钢钒产品家族增添了新成员。

为尽快提升高品质钒铝合金合格率,推动钒产业转型升级,王乖宁主动请缨,与分公司首席工程师王永钢及其他科技人员并肩作战,开展提质提效技术攻关。那段日子里,他们不畏艰辛,在一次次的试验中,反复调整配料参数,仔细观察产品变化。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他们精准掌握了产品最佳配料参数,成功破解了合金表观气孔多等难题,使产品各项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23年,王乖宁参与了“钒基储氢合金用高品质钒铁制备及应用技术研究”项目。她积极投身储氢合金生产工艺技术研究,深入探索配料参数、冶炼热量控制等关键技术。经过不懈努力,成功研制出90FeV、V70Cr等多元钒基储氢合金,并顺利推向市场。这一成果不仅助力攀钢钒产品持续向价值链高端迈进,更为我国钒合金产业发展贡献了强大的攀钢力量。

“钒花”绽放育新人

2023年,股份公司对钒产业板块进行专业化整合,攀枝花钒制品生产基地的钒氮、钒铁、钒铝三条产线整合为钒合金作业区,王乖宁担任作业区副作业长,负责生产、安全、设备和工艺技术质量等重要工作。

任职后,王乖宁迅速结合实际情况,精心制订了降本、增产、提质方案,并积极组织开展“揭榜挂帅”等群创性降本增效活动。在她的带领下,2023年,作业区产量、利润超计划完成;2024年,实现成本、利润“双优”,产品结构持续向价值链高端优化;今年1至5月份,超额完成降本指标,主要生产技经指标持续向好。此外,她还牵头开展“攀枝花钒制品分公司钒产品质量体系建设研究”,成功破解了多个影响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技术和管理难题,为作业区赢得了攀枝花市政府质量奖。

为尽快建设一支适应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职工队伍,王乖宁牵头建立全员培训体系,每月定期开展工艺技术、班组基础管理、岗位操作技能培训,每季度组织业务知识测试,积极开展职工技能技术比武活动。这一系列举措,极大地激发了全员多学本领和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近三年来,作业区培养出高级技师2名、技师14名、高级工71名,占职工总数的52%,职工队伍焕发出新活力。

她带头开展师带徒等活动,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经验和技术传授给青年技术人员,带动他们快速成长。在她的悉心指导下,陈启洋等8名青年技术人员已成长为技术骨干。

“我只是站在攀钢科技前辈和团队的肩膀上,看到了远方。”王乖宁谦逊地说,“为攀钢钒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是我毕生的职责使命。”

--> 2025-06-05 1 1 攀钢日报 content_34823.html 1 匠心铸魂育“钒花”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