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117   攀钢集团有限公司文化传媒分公司出版   广告热线:0812-3396100  订阅电话:0812-3390029






2025年06月16日

锻造“特钢脊梁”

——记2025年度新时代青年先锋奖获得者张军

本报记者 王笑竹 通讯员 黄延

今年4月30日晚,央视《新闻联播》播报“2025年度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暨新时代青年先锋奖评选结果揭晓”新闻时,荣获“新时代青年先锋奖”的张军正俯身于攀钢钛钢联合实验室,专注分析新型特殊钢水的试验数据。

张军曾担任国资委重大科技专项首席专家,他以7年科研征程,诠释了特钢领域“突破”的内涵:实现10项关键技术破局,斩获15项发明专利,在特殊材料“进口依赖型技术”突围战中,成功锻造出支撑大国重器的“钢铁脊梁”。

对于获得的“新时代青年先锋奖”,35岁的张军目光坚定:“这份荣誉属于所有钢铁报国的追梦人。我们锻造的不仅是特殊钢材,更是攀钢产品走向世界的通行证。”2018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毕业典礼上,当博士学位帽流苏转向左侧时,他已在履历表“工作单位”栏写下:鞍钢集团攀钢。他婉拒某科研院所的邀约,带着满箱专业书籍,登上开往成都的列车。导师那句“材料科学家真正的论文,应书写在国之重器的钢铁架构上”始终回响耳畔,指引他前行的方向。

在攀西钒钛磁铁矿的红色土壤上,张军迎来首个挑战——超超临界发电机组用耐热钢国产化替代。从此,这位戴眼镜的博士将办公室抛诸脑后,一头扎进攀长特生产作业区。在1600℃钢水蒸腾的热浪边,他全程跟踪记录上百炉次试验数据,开创性构建叶片钢“冶炼工艺—微观组织—力学性能”关联模型。通过模拟计算与实验分析结合的创新方法,实现技术重大突破,将铁素体含量从行业平均3.5%骤降至0.8%,为高品质叶片钢制备技术奠定基础。这项打破进口垄断的关键技术年创效益2300万元,荣获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成为他“实验室成果产业化”的首场大捷。

短暂喜悦未让张军停步。他深知科技创新之路永无止境,带领团队继续向更高峰攀登,誓要在特殊材料“进口依赖型技术”突围战中留下攀钢青年的辉煌印记。

2019年,四川省重点研发项目“高品质渗碳轴承钢的洁净化控制技术”攻坚阶段,张军团队遭遇“关键洁净度评级最高等级”的峭壁。团队核心成员陈文雄回忆:“连续36个小时守在分析仪前,看着氧与氢含量、夹杂物一点点下降,每0.1ppm都是熬红的眼睛换来的。”三个月后,当检测显示夹杂物含量达最高评级时,团队成员击掌相庆,这项大幅提升国产轨道交通渗碳轴承使用寿命的技术,彻底打破国外长期垄断。

2020年,某重点工程遭遇耐热钢“技术壁垒”,32岁的张军临危受命,挂帅攻关。在长达18个月的科研攻坚中,他带领团队往返攀长特与用户基地50余次,在热轧车间的热浪中,精准记录金属形变的上千组关键数据。(下转二版)

--> 2025-06-16 本报记者 王笑竹 通讯员 黄延 ——记2025年度新时代青年先锋奖获得者张军 1 1 攀钢日报 content_34904.html 1 锻造“特钢脊梁”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