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
记忆的时针拨回到十年前,母亲珍藏有一本《平凡的世界》,书脊磨得发白,书页也卷了边。她总在夜深人静时翻开它,就着台灯的光一页一页地读。那时我还不明白,一本什么样的书能让她如此着迷。直到多年后,当我经历了生活的挫折,才明白那本书里藏着什么样的力量。
母亲上初中时,姥爷在部队服役,姥姥身体不好。上世纪70年代出生的母亲,是家里的长女。初中毕业后,她主动放弃学业,把读书的机会让给了弟弟妹妹。每当说起这段往事,她的眼神总会飘向远方,仿佛在看着另一个可能的自己。但她从不后悔,像《平凡的世界》里的孙少安一样,扛起生活的重担。
小时候,我在村里上学,数学成绩总是不好。每天放学回家,面对数学作业,我总是愁眉苦脸。白天,母亲忙着果园里的活计。夜晚,拖着疲惫身躯回到家,还要辅导我功课。她坐在我身旁,借着台灯柔和的光,耐心地为我讲解每一道习题。一遍不懂就讲两遍、三遍,甚至更多遍。她的声音轻柔而坚定,眼神中满是鼓励与信任。有时,我实在学不会,急得直掉眼泪。母亲会轻轻擦去我的泪水,微笑着说:“别急,慢慢来,总会明白的。”
无数个夜晚,在等待我完成作业的空隙,母亲就会拿起那本《平凡的世界》阅读。书页翻动的沙沙声,与她偶尔的轻声叹息,交织成夜的旋律。我好奇地问她这本书为什么这么吸引人,她总是笑着回答:“因为书里的人都在努力生活,他们不怕困难,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能从中学到很多东西。”那时的我似懂非懂,却也在心底埋下了一颗渴望知识的种子。
因为数学成绩不好,我害怕去学校,害怕面对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目光。母亲察觉到我的情绪,她放下手中的农活,坐在我身边,语重心长地说:“学习就像种苹果,有的果子成熟得早,有的则晚一些,但只要我们用心照料,总会有收获的一天。几次成绩不好不代表什么,重要的是不放弃,贵在坚持。”母亲的一席话如同一股暖流,流淌在我的心间,给了我重新面对学习的勇气。
那年秋天,镇上新建了学校,村里的孩子大多都转到新学校,母亲也毫不犹豫地为我办了转学手续。新学校的老师教法不同,我的成绩渐渐有了起色。看到我每次考试都有进步,母亲的笑容比阳光还灿烂。
高中时,我考进了县里一所中学的重点班,但数学依然是我的噩梦。尽管我每天早起晚睡,拼命刷题,成绩依然不理想。尤其是到了高三,压力越来越大。看着其他同学成绩稳步提升,我满心愧疚,觉得辜负了母亲的期望。每次回家,看到母亲忙碌的身影,我都不敢正视她的眼睛。母亲仿佛看透了我的心思,她依旧微笑着,然后轻轻抱住我轻言细语地说:“尽力就好,人生不只有一条路。”那一刻,母亲的怀抱就像避风港,让我躁动不安的心渐渐平静,她的安慰让我紧绷的神经稍稍得到了一丝舒缓。她的话让我想起《平凡的世界》里那些在逆境中毅然前行的普通人。
高考结束,我的分数只够上三本院校。看着高昂的学费清单,想到父母为了供我上学,起早贪黑地在果园劳作,我实在不忍心再给家里增加负担,于是主动提出要读学费相对较低的大专。母亲沉默了很久,最后点点头。我知道她心里有多遗憾,但她尊重了我的选择。
如今我已踏上工作岗位,离开了家,生活依旧平凡。但每当我遇到困难时,总会想起小时候,想起母亲在台灯下教我解题时的耐心,想起她阅读《平凡的世界》时的专注,想起她那句“尽力就好”。这些记忆如同黑暗中的星光,照亮我前行的路。我终于明白,母亲就是我平凡世界里最不平凡的光。
在这个快速变迁的时代,我们大多数人终其一生都将是平凡的。但正是无数个像母亲这样的普通人,用他们的坚韧和爱,编织出了这个时代最动人的故事。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用日复一日的坚持,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美好。
在那盏台灯下,母亲用她的爱和坚持,为我营造了一个充满书香与温暖的世界。她教会我无论生活多么艰难,都要心怀希望,努力奋斗。那本《平凡的世界》,不仅是母亲的精神寄托,也成为了我人生路上的指路明灯。在这个平凡的家庭里,爱与书香交织,谱写着一曲向上向善的赞歌,激励着我在追求美好生活的道路上,不断前行。